|
|
|
水稻插秧机田间操作技巧及实用技术! |
|
水稻插秧机操作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它是采用规范化育秧,机械化插秧的水稻移栽技术。使用水稻插秧机进行田间操作省去了人工拔秧的工作量,使育秧时间缩短,插秧不弯腰。机插秧改善了水稻生长的环境条件,其根系发达,能提高吸收肥料的能力,起到预防倒伏,减轻干旱、暴雨、低温等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害。水稻插秧机技术主要包括:育秧技术、插秧机操作技术、机插大田栽培管理技术等三大技术综合。采用该技术可减轻劳动强度,实现水稻生产节本增效、高产稳产的目的。 一、田块要求 1、田块耕整:旋耕深度为10cm~15cm;犁耕深度为15cm~20cm。 2、田块平整:栽前2d~3d上水耙田,人工整平,清除杂物,使每个田块范围内的地表高低差不大于3cm,田块表面基本无杂草、杂物、浅茬等残留物。 3、耕整后田块表层稍有泥浆,下部土块细碎,表土软硬度适中,泥脚深度小于30cm。 4、泥浆沉实:耕整后泥浆要沉实,一般沙质土1d左右,壤土2d左右,粘土3d左右。达到泥水分清,泥浆深度5cm~8cm,水层深度1cm~3cm,沉淀不板结;保持浅水层,防止晒干;栽前排除过多水做到薄皮水栽秧为好。
 二、栽插前的准备 作业前应清理机具上各部位的杂物、泥土, 按使用说明书的规定进行全面 检查、调整,并进行空车试运转, 确认各部分运转正常。 1、检查各传动部件、栽插部件以及其它运动件运转情况。 2、检查和调整秧针(秧爪)、秧叉(推杆)、秧箱、导轨、秧门等部件的间隙。 3、检查和调整栽插臂位置,插秧取苗口的间隙及秧叉(推杆)压出时间。 4、检查发动机燃油、机油和齿轮箱机油的油量、燃油滤清器、空气滤清器的清洁状况、各传动部位的润滑油注油情况。 5、检查液压升降机构、液压仿形机构的升降灵活性、软管或硬管是否漏油或漏水。 6、检查仪表盘上各仪表的指针、指示灯状况;主变速手柄推至“后退”时,警报器是否鸣叫。 7、检查调整转向机构、刹车踏板和离合器踏板以及各操作手柄的动作状况。 三、试插 1、启动插秧机,在插秧部件提升状态下,将液压锁定手柄置于“关”位置,缓慢驶入田中。 2、将液压锁定手柄置于“开”位置,将插秧部件置于下降状态,准备插秧。 3、试插一定长度,检查插秧作业状态。插秧作业状态正常,开始合理调节插秧机作业技术参数。 (1)取苗量的调整 根据水稻品种和秧苗生长情况,按农艺要求先后调节横向取秧量和纵向取秧量的次数,保证适宜的取苗量。一般每穴的苗数平均3.5株~4株,每亩(667m2)1.75万穴,基本用苗量为7万株左右。 (2)穴(株、苗)距的调整 根据水稻品种,按农艺要求操作株距变换档位调整穴(株、苗)距。一般行距30cm(不可调整),株距14cm,并根据品种特性、土壤肥力、栽插时间等综合因素,合理调节。 (3)插秧深度的调整 根据田块和秧苗的具体条件调节插秧深度调节杆的档位。一般插秧深度以0.5cm~1cm(插好的秧苗以不倒、不飘)为宜。 (4)田块软硬度传感器的调整 根据耕整后的田块软硬情况使用传感器调节杆改变传感灵敏度。调节后应对插秧深度做相应调整。 (5)苗床压杆及压秧杆的调整 根据插秧后,秧苗在田间栽植姿态,调整苗床压杆及压秧杆。 四、装秧和秧苗补给 1、首次装秧时,应将秧箱移至最左或最右侧后,再装秧。 2、插秧作业中,当秧苗减少到一定程度,秧苗监视器的指示灯亮起和警报器鸣叫时,应及时补给秧苗。 3、补给秧苗时,应将插秧离合器挂在空挡位置,并操作刹车杆使插秧机停车。 4、装补给秧苗时,应使补给的秧苗块与剩余秧苗块的床土端面之间对齐结合无空隙。 五、栽插作业路线及方法 1、应根据田块的大小和形状确定合理的插秧机作业行驶路线。并保证首行作业的行驶直线性。 2、作业路线一:如图1所示。首先在田块四周预留一个工作幅宽(B),插秧机在田块中间往返对行插完后,再沿田块四周预留行进行插秧完成作业,留下的田块四角人工补插。 1—进田 2—出田 3—人工补插区 作业路线二:如图2所示。首先直接靠田埂作业,在田块两端转弯处预留各二个工作幅宽,插秧机在田块中间往返对行作业至离另一田埂一个工作幅宽后,再进行两端预留作业,待两端插完后,最后沿另一田埂完成作业,转弯处漏插的地方人工补插。 3、当田块的宽度与插秧机工作幅宽为非整数倍,或田块形状不规则,应在最后第二行作业时,根据实际需要,用阻苗器停止一行或几行插秧作业,保证最后一行满幅作业。 4、作业时应通过插植手柄放下划印器在水田中划线,在返回插植下一行程中,将中央标识对准该线前进。 5、当进行埂边插秧或划印器所划的线不易看清时,进行下一行程插秧之前,应将侧对行器(侧划线杆)对准相邻行的秧苗正上方进行插秧。 六、插秧机转移 1、作业区间距离较近时,可自行转移。较远距离,应选用适宜的运输工具装运转移,装载时应将插秧机固定确保安全。 2、利用卡车装时,应确认卡车已挂上停车制动器。插秧机必须以后退方式上车,前进方式卸车。 七、插秧作业注意事项 1、作业中当插植臂停止工作,警报器鸣叫,应立即分离插秧离合器,停车、熄灭发动机,确认故障原因,并及时排除。 2、田间作业转弯时,应停止栽插部件工作,并提起后进行。 3、过田埂或沟时,应提升插秧机,低速缓慢行驶。遇到田埂与田块的台阶较高时,应使用跳板,下坡时用“前进”,上坡时用“后退”进行。 4、出入田块,跨越田埂或在坡道及不平的机耕道上行进时,需卸下栽秧台与预备栽苗台。 5、插秧机在提升状态进行检查保养时,应在确认液压系统正常有效,并采取有效防降措施后进行。 6、插秧机严禁急速起步、转弯和在坡道上行驶时进行变速操作。必需在坡道途中变速时,应快速将刹车踏板踩到底,然后用主变速进行变速。此时,主变速手柄绝对要置于“中立”或“补苗位置”。 7、插秧机作业中,应注意周围情况,尤其是起步、转弯和倒车时,禁止与作业无关的人员靠近插秧机,以确保安全。 8、插秧机在田间只可短距离倒车,同时应在插秧部件提升状态下进行。 9、田块土壤过粘泥脚过深,插秧机作业困难时,需断开插秧离合器手柄,采取有效措施驶离该处。不允许采用推拉导轨、秧箱等薄弱部件的方法,以免损伤插秧机。 10、插秧机在道路行驶和田间作业时,应注意导轨左右两侧的保护,防止碰撞损坏。
 八、人工补缺 对机插过程中发生的漏插、漂秧和翻倒现象,应及时进行人工补缺。 九、插秧机的维护和保养 1、作业后,应清除缠绕在转动部位上的杂物和泥土,用水清洗。清洗时要注意避免水进入空气滤清器内和水溅在各种传感器及电气部件上。 2、按使用说明书要求加注补充或更换指定的燃油和润滑油。 以上是对水稻插秧机田间操作技巧及实用技术的介绍,机械化插秧带土浅插,深浅一致,宽行窄距,密度均匀,具有缓苗期短、分蘖节位低、有效分蘖多、通风透光效果好等特点,群体长势均匀,只要田间管理配套措施跟上,就能够增加有效穗和千粒重,提升稻米品质。机插后通过水浆的有效管理,整个水稻生育期间除草剂一般只需使用1次,与直播稻相比可减少2次左右,大幅降低除草成本的同时可大大减轻除草剂对环境的污染,减缓杂草对除草剂抗药性的产生。
|
|
|
|
|
|
|